北京市交通委近日发布《2025年度单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细则》,明确要求新能源车企申请公户京牌时,必须在原有材料基础上新增三项核心审查内容。这一政策调整比原计划提前了6个月执行,直接与2024年北京新能源指标申请量激增83%、公户指标超额认购12倍的市场现状挂钩。政策文件特别强调,此举是为了防范企业资质造假、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项审查:数据安全合规证明
申请单位需提交由工信部认证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车辆数据存储与传输合规报告。重点审查车辆行驶数据、用户信息采集等环节是否符合《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尤其关注车机系统是否存在未授权数据外传风险。某新势力品牌曾因车机系统漏洞被退回申请材料,导致指标获取延迟4个月。
第二项审查:供应链碳中和认证
要求企业提供至少三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碳中和达标证明,涵盖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部件。审查标准明确要求: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碳足迹需低于行业均值15%,且整车制造环节的碳排放量较2022年基准下降20%。这对依赖外部供应链的中小车企形成巨大压力。
第三项审查:属地化研发投入证明
新增研发人员社保缴纳清单、本地实验室设备清单等硬性材料。政策要求企业在京研发投入占年度营收比例不低于3%,且自动驾驶、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团队在京常驻人员需达50%以上。某合资品牌因研发团队驻地不符合要求,已被暂停2024年第四批次指标申请资格。
新规实施后,申报周期从原先的45个工作日延长至60个工作日。企业需特别注意三个关键节点:1)材料初审阶段增加数据安全预审环节,2)专家评审会前必须完成现场核验,3)公示期异议处理时间压缩至3天。建议企业提前准备《车辆数据采集说明文档》《供应链碳足迹追溯表》等配套文件,避免因材料补交耽误申报进度。
根据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的内部数据,目前有37%的申请企业无法同时满足三项新规要求。受影响最大的三类企业包括:1)依赖代工模式的跨界造车新势力,2)未建立独立数据管理系统的中小车企,3)核心零部件完全外采的组装型企业。业内预测,2025年北京公户京牌发放量可能缩减至2024年的75%,但头部企业的指标获取成功率将提升至92%。
策略一:建立数据合规专班
建议设立由法务、技术、质量部门组成的专项小组,重点攻坚车机系统权限管理、数据加密传输等合规痛点。参考特斯拉北京研发中心的做法,开发独立的数据脱敏系统,确保实时满足监管要求。
策略二:重构供应链地图
优先选择京津冀地区的合规供应商,某自主品牌通过将电池Pack工厂迁至河北固安,成功将供应链碳排放量降低28%。同时建议建立供应商碳账户体系,按月出具碳排放监测报告。
策略三:研发投入精准卡位
针对政策要求的属地化研发指标,可将L3级自动驾驶测试、800V高压平台开发等核心项目落地北京亦庄或顺义研发基地。比亚迪已宣布追加5亿元在京建设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这种标杆做法值得借鉴。
面对2025年京牌申请的政策突变,新能源车企需要立即启动合规性自检。建议对照《北京市单位新能源指标申请材料清单(2025版)》,逐项核查数据安全、碳中和、研发投入三大模块的达标情况。特别提醒:2024年12月31日前提交的申请仍按旧规执行,有意向的企业务必抓住最后的时间窗口。
如果您对北京公司车牌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办理相关业务,欢迎联系北京大成公司。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联系电话:1369126213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9号金港国际东门13号楼东侧大成出行底商
北京大成,您的北京公司车牌服务专家!